古代诗词给力版 中华传统的诗有哪些

admin

古代诗词给力版,中华传统的诗有哪些?

中华传统诗:

古代诗词给力版 中华传统的诗有哪些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唐诗:泛指唐朝时期的诗歌,唐代是中国古代的宝贵文化。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有格律的要求,有绝句和律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任意发挥,其标题可以看出来,有歌(《长恨歌》),行(《琵琶行》),谣(《庐山谣》),引(《丹青引》),吟(《梁甫吟》)等。

宋词: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元曲: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毛主席都写了哪些诗词作品?

毛主席一生中写过很多诗词,应该讲成就都很高。要论那一首最高,肯定不好回答。因为内容和形式不同,创作时问和角度不同,都不能相比较。这里只推荐欣赏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这首诗称得上是一首记叙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敌人于股掌之间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诗人毛泽东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诗的开篇,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完美表现,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如“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由于有“不怕远征难”的精神,绵亘于江西、湖南、广西等之间“逶迤”的、峰峦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河里泛起的细浪;气势“磅礴”,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滚动着小小的“泥丸”。诗人居高临下,宛如一位站在昆仑之巅的巨人,极目万里,将整个的五岭、整个的乌蒙山纳入眼帘,视野是如此的开阔,境界是如此的浩大,气势是如此的雄浑,情感是如此的豪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由于有“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滩多流急,惊涛拍岸,浪花飞溅,水雾蒸腾,势若山崩的金沙江和只剩下十三根铁索的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都先后渡过了,在彼岸企图阻挡我红军渡江过河的敌军被击溃了。颈联这两句是写金沙江,写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实是写红军所进行的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战斗。1935年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先头部队到达云南省禄劝县金沙江畔。此处除几个渡口以外,两岸全是悬崖绝壁。要渡过金沙江,必须控制渡口和船只。在皎平渡附近,红军俘获了两艘敌船,奇袭对岸守敌,胜利前进到泸定县大渡河铁索桥附近,大渡河两岸全为高山峻岭,水流湍急,其险恶之状比起金沙江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阻止我红军前进,敌人不仅加强了对大渡河铁索桥的防守,而且毁掉了桥上所铺的木板。红军二十二名勇士,冒着对岸敌人射来的密集子弹,攀着桥上的铁索抢过去,消灭了守敌。“水拍云崖”描绘了金沙江水流湍急,岩峻浪高这种险恶的地理形势,描绘了“惊涛触岸层澜碎”的景象。

“云崖暖”之“暖”,它具有以下的内涵,一是写红军因江水咆哮翻滚,汹涌澎湃,水石相击浪花飞溅,水雾蒸腾而产生的江水沸腾的感觉;二是表现红军因征服了金沙江天险而产生的欢乐心情,表现红军万众欢腾,高呼胜利的热烈情景。“铁索寒”之“寒”不止是形容铁索的冰冷,既烘托出了大渡河铁索桥凌空高悬,下临无地令懦夫心寒的艰险之状,又渲染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惊险而激烈的战斗气氛。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呈现。

  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象阔远,意境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构思奇伟。它是中国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诗词创作的伟大意义,也将和红军的长征精神一样将永载史册!

你最喜欢赞美女性的古代诗词有哪些?

月天诗词:三八节回想记忆中最喜爱的赞美女性经典古诗词,发现大都是赞美女性容颜仪态的。难道是我的记忆筛选机能暴露了我的偏爱?还是那个时期的先贤们都是那种男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是选自诗经中一句,可谓赞美女性的经典,虽然诗中有些词义已经忘了,但是“肤如凝脂”这句,当然有极致的地方,可是作者没想到,从此就限制了后人创作的想像力,以至于后代尤其今天的创作者每每描写女性,就只会用这句或者这句的衍生品了。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很有影响,后来有了更夸张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屈原和他的学生宋玉也有精彩华丽的赞美女性辞章,可惜楚辞艰涩难读,记不住什么,似乎宋玉也有类似"美目盼兮"的华句,记不清楚了。

清平调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到了唐代,“肤如凝脂”的创意已经开始免费赠送了,才华横溢天马行空的李白当然要展示他的想象力,就有这组清平调。抛开创作背景不谈,就内容艺术的创造性而言,当冠绝同类题材,古今第一。

没有一句描写眉毛如何眼睛如何脖子如何,照样美轮美奂流光溢彩,而且内容满满。这点应该让后人学习,尤其现代人最大通病,不论诗词,都喜欢兢兢业业地描述堆砌,缺乏想象力。

据说李白满以为马屁拍在马屁股上,没想到脱靴磨墨的高力士暗示杨贵妃,用名声不佳的赵飞燕比喻贵妃,用心不堪。结果马屁还是拍在马蹄子上,李白只能讪讪地来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游山玩水去了。野史,不足以考证。

一斛珠·晓妆初过

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赞美女性也不俗套,活灵活现,不像别的作品有些仕女图,一脸哀怨。好是好,亡了国,这类题材也戛然而止,不经意进入更高层次。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赞美的是一个小姑娘,或许就是她自己,但是要比李煜好很多,更活泛更有生命力,远胜其他,诗词可以叙事、可以人物塑造,这点很多人都忘了。

回到开篇话题,为什么留下的赞美女性的经典古诗词大都是赞美女性容颜仪态,很少见到赞美女性德行智慧才华的(母亲题材除外)?我想可能和那个时代有关系,拿笔的文人,他们更容易从男人需求的角度去欣赏女性,这是不公平的。

最后贴一首月天诗词,也是赞美一个今天的小姑娘的,献给三八节女性半边天。

蝶恋花 冬花 新韵

俏眼齐枝勤踮脚,惹落晶花,朵朵身前绕。

柳细绿浮人见少,嘴窝欲笑眉先笑。

应是春天心动了,些许情思,又被飞霜恼。

枝上春风时尚早,人间还是轻白好。

赞美马的霸气诗句有哪些?

谢邀,我推荐晚唐诗人唐彦谦的《咏马》(其二)。

崚嶒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

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

唐彦谦(?—约893),字茂业,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曾任晋、绛二州刺史,晚唐诗人。

注释:

1.崚嶒:原指高山峻貌,这里指马骨嶙峋。

2.苜蓿:俗称金花菜,野生草本植物。

导读:

这首诗是唐彦谦《咏马》两首诗中的第二首。古代战争中,战马既是军人的忠诚战友,更是重要的战斗力。

这首七绝诗通过描写一匹百战沙场、出生入死的老马对往日疆场的眷恋,表达了对建功边关的快慰和牺牲奉献的无悔。诗作第一句展现了一帧虽骨瘦嶙峋却雄风犹在的战马剪影;第二句由近及远,描写卸下鞍鞯的战马,悠闲自得在春天的郊区外绿草地里吃草;三四句从静态景致的勾勒转向动态思绪的描写:经历了无数次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在虽然老去,但浴血征战的经历从来不曾忘记,边关的安危时刻萦绕在心头。

诗作以马喻人,托物言志,霸气十足,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感言:战马眷恋征途,是因为曾经的艰辛与辉煌;军人志在疆场,那里是施展才华、赢得荣光的地方!

诗和打油诗有什么区别?

诗和打油诗有什么区别?

平时,我们在读一些诗的时候,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是诗,哪些是打油诗。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1.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时大多用口语,如:你吃饭了吗?你这件衣裳真好看。口语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显得亲切、随和。

如果换成较文雅的话味道就不同了:你用过早餐了吗?这件衣服高雅大方,很符合你的气质。这样说就显得文绉绉的了。

这就是打油诗和诗的第一个不同之处。

打油诗通俗易懂,用的是老百姓的语言,它没有晦涩难懂的字。

如:我们熟知的地主、仆人、书生、农民四人大雪时被困在一处破庙中作打油诗的故事。

大雪纷纷落地,都是老爷瑞气。

下它三年何妨,放他娘的狗屁。

四个人一人一句,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谁说的是哪一句。

而诗则不能大白话,得有诗的语言。就拿“月亮”一词来说,它有很多雅称:冰轮、玉兔、夜光、素娥、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等。

古代的诗中,很少有直接写成“月亮”的,大都用雅称。

2.打油诗和诗用韵标准不同。

诗在用韵时是受局限的。不管用《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韵脚要么全是平,要么全是仄,没有平仄混用的。

打油诗就不同了。它只要押韵就行,也就是说,只要句子末尾字韵母相同即可,平仄可混用。如:在网上看到一首这样的打油诗:

乌云翻滚风萧萧,天公发怒雷声爆。

大雨倾盆风儿狂,水面波涛树折腰。

3,平仄的要求不同。

打油诗是不讲平仄的,它比较灵活,只押韵即可。但诗不同。特别是近体诗,它要受格律的限止,上下句平仄要相对,相粘。

如果用平声韵。第三句尾字必仄。如果用仄韵,第三句尾字则为平。打油诗就没有这些讲究了。

4.句数要求不一样。

打油诗是不受句数限制的,它可以四句,六句,八句等。但诗不行,绝句必须是四句,律诗必是八句,排律句数虽不限,但要求对仗。

比较起来,打油诗简洁灵活,受条条框框约束比较少,它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为广大民间老百姓所喜爱。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foxmail.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