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是谁 有哪些战役是统军大将战死了

admin

连战是谁,有哪些战役是统军大将战死了?

统军大将战死,但战斗却大获全胜的例子很多,但最经典的必须是发生在1805年的一次海战。喜欢军事的朋友一定知道,这就是特拉法尔加海战,交战双方是英国和法国,英国大胜,但是主帅纳尔逊战死;法国海军的舰队大败,主帅维尔纳夫被俘。很少有专门为一次战役专门写一本书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就有专门的一本书,因为这场战役太重要了,它值得写一本书,也配得起给它写本书,这本书的名字是《特拉法尔加战役》,一个专门研究海军史的人写的,叫朱利安·斯特福德·科贝特。简单介绍一下这场战役。

连战是谁 有哪些战役是统军大将战死了

一、英法为什么要打这场海战

特拉法尔加是个地名,在西班牙的西南角海边,往南紧邻直布罗陀海峡,是大西洋与地中海连接的咽喉要道。英法在这里打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大海战,主要原因是两国都在争夺地中海和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法国有了制海权,则可以攻击英国本土,这是拿破仑的梦想;英国有了制海权,则可以保护本土不受法国攻击,还可以改善日益恶化的贸易环境。

拿破仑当上法国皇帝以后,一直东征西杀,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对于海峡对面的英国,拿破仑一直有攻击征服的想法。拿破仑是个陆上大将,对于海战不是很熟悉,这丝毫不影响他拿下英国的雄心,法国海军也一直在皇帝陛下的关心下大力建设。在征服印度以后,征服英国的计划成了拿破仑接着要干的几个重要事情之一。

法国控制欧洲后,在欧洲排挤英国的贸易商品,使得英国经济一落千丈,国内卖不出去的商品堆积如山,工人大批失业。英国国内也知道拿破仑迟早会入侵英伦三岛,他们的海军在也日夜在准备着,尽管因为经济不好,英国军队连军饷都成问题,当海军的经费还是足额保障。英国的海峡舰队早早就封锁了法国西海岸的重要港口,切断了他们与地中海的联系。只要有机会,英国人是希望和法国在海上打一战的。

欧洲各国都各怀心思,他们多次组织反法联盟,但多次失败。他们很希望看到英国和法国开战,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尤其是沙俄更是如此,他不知道拿破仑下一步到底是打英国还是打自己,所以他们一直在暗中支持英国海军的建设,在反法联盟中也尽量把英国捧得高高的。总之在战前,欧洲的形势比较复杂,英国和法国的矛盾很大,但还没有到开战的地步。总的形势是:英国封锁了法国西海岸、法国在调兵谴将,制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准备下一步控制海峡攻击英国。

二、战前双方形势

在兵力上,双方是差不多的,法国甚至还要强一些。英国的参战的战列舰共27艘,火炮2,148门,官兵16,820人,另外还有4艘巡洋舰;法国有战列舰33艘,还有13艘巡洋舰,战列舰的火炮就有2,626门,还没有算上巡洋舰的,法国参战官兵一共21,580名。英方的主帅是传奇人物纳尔逊勋爵,我前面有介绍他的文章,这里不多啰嗦;法方的主帅是维尔纳夫将军,这人很聪明,也很勇敢,在海军资历很深。这次海战他被英国俘虏,后来获释回到法国,他就自杀了。

拿破仑的策略是通过海上的兵力机动,调动英国海军的兵力,减轻法国陆军的压力。维尔纳夫将军率领他的舰队按照皇帝的要求,机动到大西洋对岸的西印度群岛,西印度群岛位于加勒比海。纳尔孙果然带着舰队奔向西印度群岛,拿破仑达到了目的。他在法国北方的布洛涅港部署了15万法军,随时准备登陆英国。为了保证任务顺利,拿破仑命令维尔纳夫将军无论如何要在西印度群岛停留至少35天。

维尔纳夫将军接到皇帝命令没几天,就获悉纳尔逊的舰队已到达西印度群岛,不知道为什么,他对纳尔孙非常惧怕,不想与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相遇,他不顾拿破仑的命令,带着舰队跑回欧洲。纳尔逊也跟着返回欧洲,开向直布罗陀海峡。纳尔逊的舰队跟着去西印度群岛,本来拿破仑的计划已经完成了一半,没想到维尔纳夫不听指挥回来了,把拿破仑气的要死,大骂“愚蠢的维尔纳夫”。为了弥补损失,拿破仑命令维尔纳夫带舰队北上,与其他兵力汇合。但维尔纳夫却带着舰队躲进了西班牙的加帝斯港,而纳尔孙的舰队却与英国其他兵力会师,把加帝斯港死死围住。

三、战斗经过

这场战斗的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当时还没有蒸汽动力,战舰都是风帆动力,所以对风力的运用就尤为重要。纳尔逊将舰队一分为二,一支由他率领突破敌舰队,切断其前后联系,另一支由科林伍德率领攻击敌舰队后部。维尔纳夫清楚地知道英国舰队的作战方法,他命令各舰在舰队占领上风向时,则与敌近战,利用火力优势和机动性好的特点取胜;如果在下风向时,则要尽力保持队形,发挥集体火力。

1805年10月19日,维尔纳夫将军率领的舰队驶出加帝斯港,纳尔逊率领舰队进行拦截,10月21日天刚亮,双方接近至12英里。当时的态势是:纳尔孙的舰队在特拉法尔加角的西北方,向南偏东出击;维尔纳夫将军的舰队在特拉法尔加角附近,舰队成双纵队向南机动;海上为西北风、西向潮。早上6时20分,维尔纳夫下令舰队进行180度大转向,同时变换队形为单纵队,这样航行一段时间后,舰队可以占领上风方位,加蒂斯港还处于舰队下风,他们的退路是畅通的。

可是,维尔纳夫将军高估了他们变换队形的速度和各舰机动的水平,整个舰队一下子成了一团,乱哄哄地向北移动;而纳尔逊则果断率领舰队驶向下风位置,断了法国舰队开进地中海的路,同时更加冲散法军队形,纳尔逊在旗舰“胜利”号上升起了著名旗语信号:“全体将士尽忠职守”和“进一步接敌”。上午11时45分,法国的“激情”号战列舰向英国舰队另一支攻击力量科林伍德的指挥舰“王权”号开炮,特拉法尔加海战打响。

在队形严整、指挥顺畅的英国舰队的攻击下,乱糟糟的法国舰队越打越乱,三个小时左右,战斗就结束了,法军打败。但是,在接舷战中,作战非常勇敢的法国“敬畏”号与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打在一起,一片混乱中,“敬畏”号上的一名狙击手开枪击中了英军主帅纳尔逊。不过这是法国舰队败局已定,“敬畏”号不久后投降,下午4时30分,法国舰队正式投降,司令维尔纳夫将军成了俘虏。

射向纳尔逊的子弹击穿了他的左肺,射入了脊椎。当随舰医生比尔泰赶来医治时,纳尔逊平静地对他说:“比尔泰,你已经帮不了我多少忙了,我的命不长了。”大约下午4点时,“胜利”号舰长哈迪来到纳尔逊面前,告诉他已经取得大胜的消息,纳尔逊缓慢地地说:“很好”,过了一会,他又对哈迪舰长说:“一会我就要死了,你知道怎么处置。”纳尔逊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上帝和我的祖国!”就这样,一代名将,死在了战场,年仅47岁。作为总指挥,他死了,而这场战斗,他取得了巨大而辉煌的胜利。

特拉法加尔海战英国取得巨大胜利,法国海军则精锐尽丧。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舰队阵亡458人,受伤1246人,军舰无一损失;法西联合舰队阵亡3243人(法国2218人,西班牙1025人),受伤2538人(法国1155人,西班牙1383人),被俘约7000人,1艘战舰被击沉、17艘被俘。拿破仑因此彻底断了进攻英国的企图,实际上,也是从此之后,拿破仑的帝国开始走下坡路了。

北凉王妃吴素是怎么死的?

所有人都认为吴素是被赵氏皇权所杀,其实大错特错,真正的凶手另有其人,此人隐藏极深,让所有人想象不到。

这个世界,所有的谋杀背后一定有着巨大的阴谋,更何况这个阴谋是刺杀当时如日中天的徐骁的老婆。

我们先把时间线推至30年前,那个时候徐凤年还在吴素的肚子里,徐骁可是名满天下的大将军,整个离阳朝最为倚仗的柱石人物。

天下谁敢动徐骁?连离阳皇帝都不敢!

那么为何吴素会遇刺呢?难道真的是原著所说是离阳皇帝布下的棋,实施的阴谋?

离阳皇帝没那么傻,此时春秋九国并没有完全一统,至少西楚还没有被灭掉(从时间可以推算,姜泥岁数比徐凤年小,徐骁灭西楚时,姜泥已经几岁了,以此推算出吴素怀徐凤年期间,西楚并没有被灭)。

强大的西楚还没被灭,后方的离阳皇帝把大将军徐骁的老婆杀了,他没有那么傻,此时笼络徐骁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得罪徐骁呢。

即使离阳皇帝再怎么忌惮徐骁,他宁愿选择杀徐骁,也不会去杀徐骁老婆吴素的。这是个成本问题,杀了吴素,不但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激发徐骁的反意;杀徐骁虽然北椋铁骑可能会造反,也有可能会分崩离析,所以离阳皇帝就算要扳倒北椋军,也会选择刺杀徐骁,而不是杀他的老婆吴素。

那么问题来了,在一统天下,横扫春秋九国的关键时刻,为何徐骁的老婆吴素会遇刺,而且是在京城遇刺。

所有的阴谋背后一定有一个基本逻辑——谁能获利!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杀了吴素有什么样的利?吴素死了,谁会最伤心,肯定是徐骁啊,此人精明过人,却是天下第一暖男,怕女儿,宠儿子,爱老婆,绝对是把家人放在第一位的绝世好男人。

徐骁的老婆死了,他会怎么样呢?反,反他娘的啊!

从逻辑上来看,吴素在京城遇刺身亡,最大的嫌疑人肯定是离阳皇帝啊,离阳皇帝忌惮徐骁功高盖主,为了打击位高权重的徐骁,把他老婆给杀了。

徐骁要反,反谁?肯定是离阳皇帝!那么离阳朝就直接陷入了内讧,不但灭不了西楚,甚至被徐骁灭了其他几国都有可能重新复国。

徐骁要造离阳皇帝的反,虽然不一定会成功,但是离阳朝的元气将大受损伤,混乱的局面出现,那么很多人就有了机会。

哪些人有机会呢?第一个就是顾剑棠,他可是与徐骁齐名的离阳朝大将军,徐骁灭了6国,他灭了2国。徐骁造反,离阳皇帝会启用谁平乱?当然是除了徐骁以外最厉害的将军——顾剑棠。

那么,吴素会不会是被顾剑棠杀的呢?他会不会故意制造徐骁与离阳皇帝之间矛盾,逼反徐骁,迫使皇帝启用自己,重用自己,成为离阳朝的军中第一人呢?

顾剑棠没有那么傻,逼反了徐骁,且不说自己有没有能力与徐骁一战,即使战胜了徐骁,自己的下场不会比徐骁好多事。

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谁都懂,徐骁功高盖主最后造了反,顾剑棠灭了徐骁,他就不能反了?

既然不是顾剑棠杀的吴素,会不会是离阳皇帝的那几个没有争到皇位的兄弟呢?或者是离阳朝赵氏皇族里面的某个人,比如赵黄巢,靖安王赵衡这些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的人呢?

也不会是他们,因为在那个时期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没有被灭,那就是西楚。

强敌在侧,离阳朝君臣离心,甚至反目成仇,岂不是自断根基,自毁基业?即使赵黄巢、赵衡他们逼反徐骁,把离阳皇帝逼下了台,可是这个乱局谁来收拾?西楚以及其他被灭的几国乘机复国壮大,离阳朝又有几许胜算?

所以,杀吴素的也不可能是离阳皇室宗族的人。

既然杀吴素的不是朝中重臣,不是徐骁的政敌,也不是皇帝和皇室,那么又有谁在布这个局呢?

很明显,这个阴谋的制定者来自离阳朝外部,那就是西楚!

吴素一死,年轻好战的徐骁会把所有的矛头对准离阳朝廷,自己老婆在京城被人杀了,换谁都会怀疑朝中有人会害自己。

徐骁肯定会挥兵回朝,为自己老婆讨回公道,那么西楚之危自然就解了,他们乘机壮大力量,甚至会联络其他被灭国家搞个合纵也不是不可能。

即使杀吴素的主谋是西楚,他们又是如何实施的呢?为何要请武帝城的王仙芝出手呢?这就是布这个局的人的高明之处了。

能够说动王仙芝来刺杀一名段位并不高的王爷夫人,肯定是有巨大的利益说动了王仙芝。

是什么巨大的利益诱惑了王仙芝出手来刺杀吴素呢?那就是武帝城,阴谋的策划者用武帝城的安危说服了王仙芝。

一旦离阳一统天下,朝廷一定会出手对各个威胁朝廷的江湖帮派进行收编和剿灭,比如龙虎山,就是收编,武当山和武帝城肯定是要被剿灭的。

与其让离阳朝坐大,武帝城在未来束手就擒,不如现在搞乱离阳朝,让天下处于几国分治的局面,那么武帝城依然可以傲视江湖,甚至影响天下局势。

王仙芝答应了西楚出手刺杀吴素,吴素看似在劫难逃,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赵氏皇族有一个高手赵黄巢正巧在京城,毫不知情的他正巧遇到王仙芝行刺吴素,作为皇室之人,他肯定会出手保护北凉王徐骁的老婆。

吴素在赵黄巢的帮助下,逃过了一劫,但是依然身受重伤,后来生下徐凤年和徐龙象后,旧伤复发,黯然死去。

那么,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在布这个局呢?大家不要忘了,西楚皇室隐藏着另外一个高手,他就是“宫子无敌”的曹长卿。

只有曹长卿既有布这个局的智力,又有掌控棋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有说动王仙芝出手的身份地位和实力。

韦昌辉杀掉杨秀清后?

太平天国的历史,其实是比较曲折的,尤其是他们内部之间的权力斗争,更是充满坎坷,在大多数人看来,太平天国的灭亡,和当年洪秀全以及韦昌辉等人发起的天京事变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

天京事变绝对算得上是太平天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了,当时洪秀全授命韦昌辉对东王杨秀清展开铲除行动,韦昌辉行动十分迅速,立即响应洪秀全,把没有任何防备的杨秀清一举铲除,原本天京事变在杨秀清铲除后,基本上就可以宣布结束了,为何韦昌辉还要继续大开杀戒呢?

严重的私人恩怨

1856年9月3日,洪秀全授命北王韦昌辉率领大军回到南京诛杀东王杨秀清,这次突然袭击,杨秀清当时是没有来得及防备的,所以韦昌辉的行动异乎寻常的顺利,很快不可一世的东王杨秀清就被韦昌辉铲除了。

当然了,实际上杨秀清的灭亡,和自己的傲慢有很大的关系,当时他已经掌握了太平天国内部的实权以及军权,几乎有恃无恐,从来没有想过其余的人敢对自己怎么样,这才给了洪秀全和韦昌辉等人机会。

在韦昌辉迅速铲除杨秀清之后,他并没有停下杀戮的步伐,而是把杨秀清的那些手下全部当成“东王余孽”赶尽杀绝,杨秀清的家人被杀之后,那些部下很多都不想被杀,就主动提出投降。

洪秀全与韦昌辉两人继续演了一场戏,洪秀全告诉杨秀清的那些手下,说叫他们集中到一个地方看自己收拾韦昌辉,那些士兵都相信了,就按照约定时间而来,可是当士兵集中之后,没有看到洪秀全收拾韦昌辉,却看到韦昌辉率领大军前来铲除了他们所有人。

整个天京事变,杨秀清的家人以及从前跟随杨秀清的士兵,总共被韦昌辉杀害了数万人,洪秀全对此似乎并不在乎,也不出面阻止,因此韦昌辉像是杀红了眼一样,在对韦昌辉的亲信赶尽杀绝之后,还把大刀指向了石达开,因此导致石达开的家人也受难。

石达开当时不在家,就此躲过一劫,得知自己家人被害之后,石达开举兵讨伐韦昌辉,洪秀全眼看形势对自己不利,才下令铲除了韦昌辉,以此平息一场糟糕的内斗,随着韦昌辉被杀,杨秀清得到平反之后,天京事变算是正式宣告结束了,可是太平天国,受到重挫,从此以后开始一蹶不振。

很多人在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总会特别好奇,韦昌辉明明杀掉杨秀清,就已经算是完成铲除东王的任务了,为何他还要对东王家人以及余党赶尽杀绝呢?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原因就是韦昌辉和杨秀清之间存在私人恩怨。

两人之间的私人恩怨还得从杨秀清如日中天的时候说起,当时杨秀清可谓是目中无人,就连天王洪秀全,都经常被杨秀清假借天父之名,对其呼来唤去,其余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有一次杨秀清出行,遇到了韦昌辉的父亲,当时老人行动速度过慢,导致没有及时避让杨秀清,因此被杨秀清抓住,要对其进行治罪,韦昌辉得知自己父亲被杨秀清抓捕之后,就去找到杨秀清求情。

结果杨秀清不仅丝毫没有给韦昌辉面子,还说要叫韦昌辉替父受过,挨了五十大板,对于一个北王而言,韦昌辉被杨秀清如此对待,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自此事之后,韦昌辉对杨秀清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就等待着机会好好收拾他了。

刚好多年之后,杨秀清彻底得罪了洪秀全,以至于洪秀全对其忍无可忍,想要借助韦昌辉的双手铲除杨秀清,洪秀全之所以叫韦昌辉铲除杨秀清,就是因为洪秀全明白杨秀清和韦昌辉之间存在私人恩怨,而韦昌辉当然是一拍即合,不小心就进入了洪秀全设置的圈套。

可是就算韦昌辉和杨秀清之间有私人恩怨,也不至于要对杨秀清的家人和亲信都赶尽杀绝啊,毕竟杨秀清的罪过,祸不及旁人,为何韦昌辉要这么绝情呢?

韦昌辉中了洪秀全的圈套

事实上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真正想要铲除东王势力的,并不是韦昌辉本人,因为对于韦昌辉而言,他和杨秀清有私人恩怨,想要报仇,只需要铲除杨秀清以及其家人就足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对他的亲信和军队赶尽杀绝。

可是有时候一件事情,一旦开始之后,就很难决定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了,尤其是韦昌辉这种,原本就是在洪秀全操纵之下的人,结局自然就更加悲哀。洪秀全将杨秀清的几千士兵诱骗给韦昌辉铲除之后,韦昌辉就彻底没有退路了。

要说之前韦昌辉铲除杨秀清的家人,对于那些士兵而言,他们觉得只要自己投降,还是可以免于一死的,但是从韦昌辉对待那些投降士兵的残忍行径来看,士兵们再也不愿意相信韦昌辉了,大家宁愿誓死拼杀,也坚决不投降,对于此时的韦昌辉而言,自己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斩草除根,因为但凡他忽略了任何一股势力,都会给自己埋下祸患。

正是被洪秀全的这个圈套影响,后来的韦昌辉只能为自己利益考虑,将杨秀清部下全部斩草除根,也就是在这个斩草除根的过程中,韦昌辉的想法再次发生了变化,这就为后来发生的事情埋下伏笔。

韦昌辉的野心被激发

要说铲除杨秀清部下,韦昌辉是为了斩草除根,那么后来韦昌辉对石达开家人大开杀戒,就实在说不过去了,原因为何呢?在我看来,后边发生的那些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韦昌辉的野心已经被激发了。

最开始韦昌辉只是听命于洪秀全去铲除杨秀清,一方面可以报仇,一方面可以建功,可谁也没有想到自己被洪秀全利用了,以至于韦昌辉大开杀戒,再也没有回头路,可以说这个时候,要是韦昌辉被杨秀清的部下杀掉,就刚好达到了洪秀全的目的,奈何韦昌辉还是有点能力,不仅没有被杨秀清部下铲除,反而顺利将这些人铲除了。

在铲除的过程中,韦昌辉肯定也逐渐明白了洪秀全对自己的诱骗以及设下的圈套,所以韦昌辉再也不愿意相信洪秀全了,甚至他把杨秀清势力铲除之后,自己的势力就是最大的,为何不取代杨秀清呢?

这时的韦昌辉有了野心,想要取代杨秀清之前的位置,就必须对石达开之类的势力进行清除,因此韦昌辉才会开始杀戮石达开家人,可韦昌辉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是,自己的战士们,在铲除杨秀清的过程中,已经损失惨重,现在又得罪了石达开,并且失去了人心,对残忍无度的韦昌辉,人人喊打,当石达开逼迫洪秀全,洪秀全只能下令杀掉韦昌辉,而韦昌辉早已没有还手的余力。

总而言之,韦昌辉后边的举动,已经是被野心蒙蔽了双眼所做出的行动,也就是因为这些严重的行为,导致了韦昌辉最终的灭亡,从整个过程来看,我们会发现最有手段并且最终受益人还是洪秀全,不得不说在权谋策略这一块,洪秀全的能力绝对碾压杨秀清和韦昌辉。

不过洪秀全军事才能很一般,所以当杨秀清以及韦昌辉等大将军都被铲除之后,太平军的实力就迅速衰减下去了,再加上在天京事变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惨无人道的行为,彻底让士兵们对太平天国和洪秀全失去信心,后来太平天国的失败早已经在冥冥之中注定了。

结语

韦昌辉对杨秀清的家人以及余党赶尽杀绝,表面上来看,就是韦昌辉对杨秀清有私人恩怨,想要报仇雪恨,可是我们深入分析了解之后,实际上不难发现这一切背后的本质原因,韦昌辉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中了洪秀全的圈套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引起太平天国内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引起天平天国内讧的主要原因是:各王之间的争权夺利。起因是杨秀清逼封万岁。

第一 内讧的标志性事件: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改名南京为天京。这样,相当于太平天国建立了根据地,有了根据地,太平天国内部的高层之间开始互相猜疑,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各自笼络人心,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开始了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

一、内讧的原因

在太平天国内部,东王杨秀清是军事,掌握着内部的实权,军权政权都是他一手遮天,这使得洪秀全被架空,权利过于膨胀,因此惹得洪秀全、石达开、韦昌辉等人的猜忌,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1856年,在杨秀清的指挥下,太平军连续攻破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解除清军对天京周围的威胁,至此,杨秀清在天平天国内部的地位日益显著,洪秀全感觉到了危机,再加上杨秀清逼着洪秀全封自己东王府万岁,这使得洪秀全痛下杀手,召回韦昌辉等人,秘密处理杨秀清。

二、内讧的结果—诛杀杨秀清、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

北王韦昌辉接到天父的命令后立即率兵返回天京,连夜包围了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及其眷属,杨秀清全家老小一个都没放过,随后诛杀波及到了期下属,诛杀杨秀清变成了韦昌辉清除异己的时机,诛杀的部属多大万人,幸运的是石达开逃往了安庆。 韦昌辉的残酷屠杀使得天京内部将士人人自危,石达开应众人的要求上书要求洪秀全惩办韦昌辉,洪秀全迫于无奈,于当年11月处死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随后石达开返回天京,接管政务,但是洪秀全仍然对其心存疑忌,而后加封他的族弟洪仁玕为王,以制衡石达开。后来,石达开为了逃避,出走到了四川,后来兵败,在成都都凌迟处死。

第二 为什么洪天父秀全管不住杨秀清等人?

一、洪秀全其实只是天平天国的"精神领袖。

有证据表明太平天国的创立者并不是洪秀全本人。

李秀成说过里说:"南王冯云山在家读书,其人才干明白,前六人之中,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这段话就是说太平天国的创立者是冯云山。 在冯云山进入紫荆山区传教的3年多时间里,信众人数达到2000多人。要让这么多人心甘情愿的相信你,冯云山就要有一个“神秘”的教主,这位教主不能是亲自传教的人,更不能被信众经常见到,基于这样的噱头需要,洪秀全被奉为“教主”,成为信众心心念念得天父。这样一来,洪秀全就是“偶像”一般的精神领袖。

二、洪秀全没有军权、政权。

太平天国起义后,打仗有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韦昌辉等人,朝政事务有冯云山,尤其是杨秀清,他一直掌握着太平天国的实权,洪秀全充其量就是摆设,是拜上帝教的“教主”,一种精神信仰。 这也就是洪秀全虽然作为天平天国的天父,但是由于没有实权,他不可能节制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掌握实权的人,悲剧也就避免不了。

第三 天京事变的影响

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军损失了足智多谋的杨秀清,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在成都就义,再加上在1852年阵亡的萧朝贵、冯云山,太平军内部已经是没有能领兵打仗的将领了,经过这一内讧,不经失去了人才,更是错失了乘胜追击清军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虽然史学界关于天京内讧的起因有逼封万岁说、告密说、索取伪印说、自居万岁说等说法,但是我倾向于"逼封万岁说",因为作为农民出身的杨秀清是十分渴望权利和地位以及名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他这表现的淋漓尽致。

要是没有天平天国的内讧,清政府可能就会被推翻,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以及《天朝田亩制度》可能就能一步一步施行,清末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

堵王黄文金能力不比石达开差?

时运太差的话,能力、资历啥的都是浮云,黄文金就是个例子。

早早出道,却遇到倒霉事

黄文金出道很早,早在拜上帝会时期,年仅十来岁的他就是博白地区拜上帝会的领导人。

就这一点,把黄文金和石达开放一起是很恰当的。

当时,拜上帝会各山头的领袖,就属黄金文和石达开年纪最小。

金田起义前,黄文金就率领2000余部众前去金田参加武装斗争。而且,在博白地区,仍然有不少会众没来得及赶来,如果都组织起来,人会多得多。

按道理说,黄文金兄弟虽然带来的资本比石达开(4000人)少了一点,但也不算少,好好干,未来前途还是很大的。

可是,人倒霉了,喝凉水都会被呛。

很快,黄文金就遇到了倒霉事。

前文提到,博白地区的会众有不少人没来得及赶去金田嘛。

跟黄文金一起来的周锡能就和杨秀清鼓捣:博白还有一帮兄弟,我去把他们拉来!

拉人头的事情,杨秀清当然不会拒绝!杨秀清就让周锡能去把人都拉过来。

结果,周锡能半路上投了大清,潜回永安城,准备与清军里应外合,灭了太平天国!

好在杨秀清机灵,察觉有问题,果断镇压了这次叛变。

黄文金自己倒是没参与这些事情,但自己山头下面出了这种事,不受影响也是不可能的。

湖口展雄才,却再遇倒霉事

尽管受到周锡能事件的影响,但太平天国正值用人之际,人才总还是能冒出来的。

黄文金就冒了出来。杨秀清遂将黄文金任命为东殿三十一承宣使,文金成了东王干将。

太平天国西征时,杨秀清认为湖口是赣鄂关键,需骁将镇守,便想到了黄文金。

黄文金在湖口时,展现出了惊人的防守才能。

为了加强防务,文金拆除旧城,“在石钟山自麓到顶,叠石重关,筑城如带,复在西岸梅家洲筑立坚城,掘濠植树,环濠绿杨几万株,葱郁成林,与湖口相犄角。江中用钱索横江、排战舰几百艘防守,防御工事极固”。

黄文金率军在湖口屡次以少胜多,大破清军,曾国藩、彭玉麟都非常忌惮此人,清军称之为“黄老虎”。

可是,此时的太平天国却已开始隐隐内斗,各王均大力提拔自己国宗、亲信,黄文金虽属东殿一系,但毕竟关系稍微疏远,因此职位一直不太高,更没有获得大兵团指挥的机会。

当然,这还不算倒霉的。毕竟,湖口正是用武之地,黄文金有大把建功立业的机会。

可是,太平天国旋即陷入内乱,清军猛烈反扑,黄文金在血战三年后,被迫退出了湖口。

如此,黄文金失去了以湖口为根据地发展的机会,再次“飘零”。

三遇倒霉事:韦俊

黄文金退出湖口后,隶属于右军主将韦俊手下。

这个阶段,黄文金配合陈玉成、李秀成北上庐州,攻江北大营,表现卓越。

倒霉催的,韦俊投敌了!

黄文金、刘官芳一起反戈一击,收复池洲,算是挫败了韦俊。

右军主将投敌了,是不是要一个新的右军主将?

可是,由于黄文金刚刚隶属韦俊军团,显然影响力不够,洪秀全为了更好的安抚会众,遂让一直跟着韦俊的刘官芳接过了右军主将。

而黄文金呢?奉调回京。

就这样,黄文金瞎晃荡了一大圈,啥也没捞着。

好不容易有块基地,很快就亡国了

接下来,黄文金在东征中再次展现了杰出的军事能力。

常熟之战中,黄文金率七骑冲门,攻破常熟,随后,又在皖南、江西等地屡立战功。

不久,随着战局恶化,黄文金被委以湖州。

黄文金的湖州保卫战打得非常好,清人直呼“惟湖州坚踞如故”,湖州保卫战,打死清军、洋人万余人!

不久,天京失陷,幼天王选择投奔湖州。

黄文金认为湖州不可建都,决心扶主与陈得才会合,重整山河,遂放弃湖州,开始运动。

当时,黄文金、杨辅清、李世贤、汪海洋及陈得才等人尚拥大军,如果黄文金扶主顺利行进,黄文金亦可能大有作为。

关键时刻,黄文金因伤去世,只33岁!

说黄文金才具胜过石达开或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以黄文金才具、资历,他本可以在太平天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是,在太平天国这个内部动荡不已、拉帮结派的集体中,黄文金只能不断被倒霉事缠绕,屡次“推倒重来”,无法形成积累,自然也就无法充分发挥才具了。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foxmail.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